2020年7月23日,《秦皇岛晚报》第三版整版,以《扶贫教授张京政: 扎根荒山野岭 谱写生命华章》为题,报道了我校张京政教授扎根荒山野岭 谱写生命华章,科技扶贫助农的情况。
全文如下:
一身蓝色的工装,被山风吹得黑红的脸膛,板栗园中的张京政颠覆了人们对大学教授的固有印象。
他是全国各地18个栗农微信群、qq群的群主,群成员包括6000多名栗农,他的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超过数十万人次。他制作的栗树管理方面小视频,在快手、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后,点击量达85万余次。作为国家、省、市、县、校五级科技特派员,从2016年春天开始,张京政的扶贫之路由青龙满族自治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启。
找准脱贫致富的“敲门砖”
42岁的张京政是山东省沂水县人,2002年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,执教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,自2012年开始,专注于板栗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。
2016年春,张京政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,到青龙满族自治县开展精准扶贫。
送科技下乡,张京政十万火急。不到半年时间,张京政便跑遍大半个青龙。经精准普查,青龙的大山大岭之间,至少有100万亩板栗树。
2016年秋,在充分实地调查的基础上,张京政向县委、县政府提交了《关于大力发展板栗产业,促进栗农脱贫致富的建议》,得到县委、县政府的高度重视,被予以采纳,并聘请他为“青龙满族自治县板栗产业发展总顾问”。该县把板栗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进行发展,并于2017年确立了创建“全国板栗第一县”的目标。
经过近5年的艰苦努力,张京政在青龙各乡镇建立了25个板栗示范基地,举办100多次板栗高效管理技术培训班,1.2万人次参加培训学习,免费发放燕龙、燕丽、燕紫、燕秋、燕宝等新品种接穗13万支。全县共396个行政村,张京政直接服务过的,超过200个。
硬核技术搭建“连心桥”
张京政认为,降低成本,增加产量,这才是科技扶贫的关键。我国有3000万亩的板栗树,板栗树树身高大,生长之地多崎岖不平,每年栗农摔伤、摔残、眼睛被扎瞎、甚至摔死的事件屡有发生,这是张京政多年的心头之痛。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利润微薄,加之青壮年劳力向城市转移,栗农多为留守老人和妇女,劳动力很弱。
发现问题、现场教学
针对这个现状,张京政在科技扶贫的过程中,研发出了高度简化的板栗修剪技术,并命名为“抓大放小”。所谓“抓大放小”技术,简言之就是抓住主要矛盾,放弃次要矛盾。在给栗树剪枝时,不结果的大高枝狠狠地剪,结果的小枝多多地留,如此一来,不但大大放低了树身,安全省力,还提高了产量。这项技术,栗农们5分钟就能学会,实际操作性很强。
2017年冬至2018年春,安全、省工、优质、高产的“抓大放小”技术在青龙被广泛应用。如今,栗农立地就能剪枝,栗树伤人的事件很少发生,老人和妇女就能轻松管理成百上千的板栗树。
青龙肖营子镇上打虎店村的董文利承包了200亩的板栗园,多年来板栗园品种混杂,技术落后,板栗生产始终处于低产低效的状态。2018年冬天,张京政到董文利的板栗园,示范“抓大放小”修剪技术。通过实践运用,仅一年时间,董文利的板栗园大幅度增产,引起了轰动。周边板栗生产县(区)抚宁、迁西、迁安、遵化、宽城、兴隆等地栗农,纷纷前来参观学习。
2017年、2018年、2019年连续三年严重干旱,而且2019年春冬季低温,造成青龙满族自治县及周边板栗产区板栗大面积减产,在这种情况下,新技术仍然表现出丰产的特性,获得了广大栗农的高度赞赏。在张京政的培训和指导下,参加学习并付诸行动的栗农,亩均增产25至50公斤板栗,亩均增收400至800元。“抓大放小”修剪技术在河北、北京、天津、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板栗主产区被广泛采用,引领、推动了我国板栗产业的快速发展。
“互联网 精准扶贫”打开一片天
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受益,张京政在传播模式上动了脑筋。
2016年12月,张京政在青龙果园讲课,精心拍摄、制作了一个讲课视频,上传到网上。一个果农后来见到他时说:“张老师,你的讲课视频我看了7遍,我原来什么也不会,现在我会了。”果农的话给了张京政很大的启发。互联网时代到了,这对于普及农业知识,正是天赐良机。张京政开始制作大量的技术视频,通过电视台、互联网、微信群、微信公众号、朋友圈等进行传播,并及时发布重大病虫害预警及防治方案、灾害性天气应急预案等,大大减少了板栗生产损失。
为了将新的管理技术及时传递给更多农民,他创建了“青龙板栗提质增效”qq群,这些群最初只对青龙满族自治县,后来面向全国,演变成了联系沟通更为方便的微信群。到任何一个村庄讲课,他都会把自己的手机号告诉听课的农民,让他们加他的微信,就这样,他在全国先后创建了18个板栗提质增效微信群,6000多人在群中学习,实现了专家与栗农的直接交流。
帮扶成功的董文利(右),成为了一名农村板栗专家。
2019年5月15日,青龙满族自治县部分地区发生雹灾,张京政在群里看到消息,马上写了《板栗树遭受严重冰雹之后的急救措施》发到群里,这篇原创文章的点击量,不到两天就达到1.8万。几年来,防治病虫害、预防倒春寒、防涝抗旱,“及时雨”一样的抗灾救灾文章,张京政在群里发布了192篇,点击学习的人达36.6万人次,惠及全国。
七道河乡西蚂蚁村是个贫困村,说起张京政,村民王建国特别佩服:“自从认识了张教授,我们既学到了技术,栗子也增产了不少。教授一点儿架子也没有。遇到不懂的问题私聊他,他也不厌其烦。”
如同管理一个企业、一个学校一样,他把学习变成了可复制、可传播的事物。渐渐的,他的群成员越来越多,技术普及也越来越宽广。他制作的“板栗高效栽培技术”等21个技术视频,有34.6万人次学习。共免费发放技术视频(光盘或视频链接)1.3万次。制作的小视频,在快手、火山、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。网络之便将他的板栗新品种、新技术迅速推广至全国,张京政头上又多了顶“网红教授”的桂冠。
扶贫路上的“拼命三郎”
走在扶贫路上的张京政是个“拼命三郎”,他几乎每个双休日都去青龙给栗农传授新技术,不管严寒酷暑,不管冰天雪地,最多一周往返3次。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到青龙满族自治县,往返一趟就是300多公里的路程。早上五六点出发是标配,晚上九十点到家是常态。吃饭更是简单,路边小店有什么吃什么。为了给栗农培训,还时常借宿老乡家,有时一住就是两个星期。
常年风吹日晒皮肤黝黑的张教授
张京政的科技扶贫课堂在山坡上、田野里、沟壑间,2017年12月5日,张京政给双山子镇的栗农做培训,由于长期过度疲劳,竟然晕倒在栗园。大家叫来救护车,把他抬下山,直接送往医院。身体情况让他不得不休息了半个多月。恢复健康后的张京政,下乡扶贫工作马上恢复如初。
2018年12月2日,一夜大雪让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,三星口乡土台子村的栗农们怎么也没想到,张京政竟准时出现在栗园中为他们指导冬剪,汽车走在大雪覆盖的山路上,该是多么危险!2018年冬天,张京政带学生们到五指山村指导冬季剪枝,尽管穿上了最厚的防寒服和羊毛棉裤,还是冻得脸都紫了,感冒了一个多月。2019年3月6日,张京政正在草碾乡蚂蚁滩村为大家授课,忽然下了雨,但他硬是打着雨伞在阴冷的山里坚持将两个小时的课程授完。
线下的张京政不厌其烦地指导栗农,线上的张京政也是随时和栗农沟通。群里的栗农们经常看到,到了晚上十一二点钟,张京政还在回复大家的疑问和网上求救。即便在2017年冬天晕倒后的养病期间,不能下乡去田间地头的张京政,依然和广大栗农们在一起——通过微信群、微信公众号,他时刻为栗农们指导剪枝、田间管理、抗灾、抗病虫害。
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?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——张京政说:“我是农民的儿子,从小生长在农村,知道农民的苦。如果能够倾尽所学贡献于农业农村、奉献于扶贫事业、让农民改变自身的命运,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事。”
原文链接地址:秦皇岛晚报:《扶贫教授张京政: 扎根荒山野岭 谱写生命华章》
秦皇岛日报公众号:《扶贫教授张京政: 扎根荒山野岭 谱写生命华章》